“今天耕耘的人,
为统一大业日夜操劳
侯承业
我们学习历史上的经验,就是为未来的历史先作规划,使我们能在历史的路上,国泰民安。南老师就是这么一位忧国又忧民的人。1988年由美国到香港定居后,南老师就全心全力为中国的统一贡献他的力量。因为他知道,海峡两岸不能再有战争发生,因为那将影响中华民族发展的时机,所以他奉献了他的时间、财力,为海峡两岸来的拜访者,解说和平统一的价值、观念、理念及可行的方法。他常说:只要双方签定“和平统一,复兴中华”①八个字的协议就够了,然后双方各自发展其经济力量,展开建设,提高人民生活,如此和平地去合作,海峡两岸的人民均获得利益。
前些天,中国政府在台湾海峡,作了第二次的飞弹试射,从台湾的新闻知道,股市受到影响,很多人开始预作准备,购买美金与黄金。这个现象说明,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影响到台湾的经济。其实台湾如果变成一颗发亮的宝石,它的前途永远是光明的。我们应该做的是,要建立一个整体规划去发展我们的经济。如果我们没有整体的规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发展前途就难有人保证,人心永远是飘浮的根,无法真正地埋在土里生根发芽。况且,今日世界息息相关的发展和资讯的快速传播,不要说是军事动武了,即使是一个谣言,也可使世界每一个地方衍生出“大风暴”,况且台湾只是一个海岛,所以我们要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要使台湾变成宝石、金刚钻,闪闪发亮,和平统一便是唯一的方法与方向。
海峡两岸要保持各自的体制,但统一的路要走,因为那是历史的使命,我们不能违反。更重要的是要为历史负责。如果出现“亲者痛,仇者快”的局面,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愿看到的。所以,南老师早在1988年就为台湾的前途提出了该走的路。他个人出钱、出力,为海峡两岸的和平,贡献他的力量。这件事在1995年4月18日,海内外报章已报道了这一历史上的大事,可惜的是大家没有看到他真正的价值,而只当一件新闻而已。如今预测的事情真的一步一步地发生了,大家才体会到这位先知的重要性。其实南老师忧国忧民的心,一如以往,他为了保持一个中立的立场,他年满百龄的母亲赵太夫人无疾逝世时,他没有回大陆奔丧。但为了统一的大业,他却匆匆地去了大陆,再次提出了他个人的建言。他不是为他个人,而是为台湾,为中华民族,为中华民族的百年大计着想,是为世界的和平在奉献他的心力。从他自己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那忧国又忧民的心怀和情操:
经年忧国更忧民,
如许愁多白发生。
独醒寂寥贪夜静,
迟眠习惯待天明。
出尘弥觉情怀重,
人世偏愁羽翼轻。
相对一灯燃不尽,
洪荒喜听远鸡鸣。
露华徐步望星河,
秋气萧森感逝波。
诗兴闲从愁里得,
才情歇向定中过。
命如可信天难问,
世不能全意奈何?
四壁琴书消永夜,
吹毛有剑不须磨。
编者注:①南怀瑾先生曾提请两岸秘使签署“和平共存,协商统一”八字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