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承业《南怀瑾的理念》| 南老师的日常生活(六)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字体:       打印文章       双击鼠标可滚动屏幕

侯承业,1935年11月3日生于山西省灵石县,后随父至台,获台湾测量学校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德国司徒加特工业大学国授工程师学位,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工程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华盛顿大学工学院教授,学术科研成果丰富,曾在华盛顿州交通厅担任工程师七年,担任波音公司顾问等。后返台协助完成台北市翡翠水库应用水刀及水钻对坝基层缝处理工作,又研发完成低价高压水刀领先世界,并在台湾、新加坡两地领导自动化工程开创工作,研发台湾二号、SIR-1、SIR-3、冲床精密机械手及高楼玻璃窗机器人等产品,并为台湾一百八十五家工厂作自动化规划与设计,担任台湾自动化协会首届理事长,后担任金温铁路总顾问之职,1995年重返华盛顿大学任教,并担任南怀瑾学院主任。曾完成二十个以上的研究计划,发表论文九十八篇。

 

本文节选自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侯承业博士著《南怀瑾的理念》,仅作为学术研究史料使用。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我所认识的南怀瑾老师》,包括六篇文章《南老师的抱负与追求》《从金温铁路看南老师的理念》《南老师的忧国忧民心怀》《听南老师讲修持》《南老师的日常生活》《南老师对学生的教诲》。

下篇《在南怀瑾老师的教化下》,包括四篇文章《美国华盛顿大学南怀瑾书院的创办》《交通工程自动化的展望》《世界市场与游戏规则》《修行与环保意识》。


 

 

理念应用于做人处世中

侯承业

 

老师在他的著作里,或是上课时,很多次提到宗教应彼此接纳。任何宗教之间的冲突,都会造成社会的很大混乱。当年越南发生了佛教徒与天主教徒之间的争执,老师就说过上述的话,事实证明如此。因此,老师认为宗教界应接纳对方,而不是批评对方。有时,对对方的宗教,一无所知,就盲目地指责是绝对错的。

 

其实各个宗教的产生,就像各个民族一样,今天各民族中有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如果你说,所有的人都要变作白种人,那是不可能的事。有的人生下来就在回教国家,你说他一定要变成佛教徒或基督教徒才行,这也是不对的。大家忽略了各个宗教教义的目的,而只为经典上的几句话在争辩是没有意义的。

 

由老师对宗教的看法引发,我还特地查了一下中外历史,才知道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57年,而孔子与他相差六岁,生于公元前551年。穆罕默德领导的回教纪元,开始于公元622年,而玄奘出使印度也只晚七年为公元629年。所以从历史上看,各个宗教的产生,是同时而因地而不同,但各个宗教家都有他的智慧财产权,有共通性,但又是各自独立的。

 

其共同点就是各自宗教的宗旨、方向、道理、想法均指向一个大目标,那就是:人心的自动化,人行的自动化。

 

《大学》说过:“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孟子也说过:“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圣经》上也说过:“无论作什么,都要从心里作,像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您当保守您的心,胜过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里发出。”

 

佛经上不也说吗:“何降伏其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净土宗的念佛,禅宗的打坐,天台宗的止观,都是在求一心不乱的境界。所以“道”乃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每一个人所应遵守、实行和弘扬的,它是身、口、意的自律的净化。

 

东西方的圣人们都说明了相同的道理,就是要使我们的心,自然地、自动地发出善念,而且要去实行它,不是为什么条件。知道了这个道理,做好人、好事是应该的,对自己的付出也就知道是应该的,对人生一切变迁就能泰然自若,对自己遭遇的打击就不会不平。同时也知道,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都有我们发挥、发展的空间,只要我们用真实的心,自动地去做。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理念要正直,有诚也有义,做什么,都要求自己尽力做好,做好这件事,再去做好下一件事,人生数十寒暑都是这样做。这就是人心的自动化与人行的自动化了,也就是老师常说的:“学佛要用到做人与做事上。”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