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承业,1935年11月3日生于山西省灵石县,后随父至台,获台湾测量学校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德国司徒加特工业大学国授工程师学位,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工程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华盛顿大学工学院教授,学术科研成果丰富,曾在华盛顿州交通厅担任工程师七年,担任波音公司顾问等。后返台协助完成台北市翡翠水库应用水刀及水钻对坝基层缝处理工作,又研发完成低价高压水刀领先世界,并在台湾、新加坡两地领导自动化工程开创工作,研发台湾二号、SIR-1、SIR-3、冲床精密机械手及高楼玻璃窗机器人等产品,并为台湾一百八十五家工厂作自动化规划与设计,担任台湾自动化协会首届理事长,后担任金温铁路总顾问之职,1995年重返华盛顿大学任教,并担任南怀瑾学院主任。曾完成二十个以上的研究计划,发表论文九十八篇。
本文节选自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侯承业博士著《南怀瑾的理念》,仅作为学术研究史料使用。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我所认识的南怀瑾老师》,包括六篇文章《南老师的抱负与追求》《从金温铁路看南老师的理念》《南老师的忧国忧民心怀》《听南老师讲修持》《南老师的日常生活》《南老师对学生的教诲》。
下篇《在南怀瑾老师的教化下》,包括四篇文章《美国华盛顿大学南怀瑾书院的创办》《交通工程自动化的展望》《世界市场与游戏规则》《修行与环保意识》。

自 序
侯承业
在如今的世界上,一个人能熟读儒家、道家、佛家及中国文化的主要经典,并融会贯通,著书立说,以佛家“明心见性”的智慧,道家“全生保真”的修养,与儒家“己立立人”“敦品励行”以及“世界大同”的理想,对社会施行教化的,可能就是南怀瑾老师了。而他的思想宗旨乃是为了端正世道人心,安定社会,复兴与阐扬中华文化,进而促进与西方文化精粹的交流与融合。他认为,我们生在这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今天,一定要挑起这个承前启后的大梁,抱着“成功不必在我”的精神,为这理想默默地耕耘。
他希望我们效法天道,尽量地为社会作贡献,就像我们生活所在的大地,它负载着万物,终日运行不息,默默无言地静静地前进、轮转,无私地给予万物以滋养,而不求任何回报。
他还告诉我们,在《易经》中,变是对立的变,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相对的,有正面就有反面,有好就有坏。而这中间,有一个中和的道理,那就是“中庸”。而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自己“有我”而来的,一旦真的做到“无我”,就会非常快乐。在人类历史上,凡是成大功,立大业做大事的人,都是在艰苦中站立起来的人。
他也说过,儒佛道三家文化着眼点不同,各有千秋,各有不同的用处。学术文化,追根究底,莫不基于人类的思想而来,而一般人思想的蔽锢,多由于物质欲望的蒙蔽,多由于主观成见的阻碍。如果突破物质欲望的局限,泯除主观的成见,就能畅通堵塞的大道,进入精神升华的境界。所谓求“道”,就是以出世离尘的精神,作入世救人的事业。有道德作基础,才能补法律之不足。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承先启后的继起人才。做人做事,只问合不合正道,够不够道德标准,并不苛求他对事功成就的达到程度,因为没有机会给他表现,环境不对,他也就无从表现了。
南老师的道德、学问、修行、实证与理念,像汪洋大海中的水,取之不尽。我在完成南老师与浙江省共同兴建的金温铁路总顾问之职后,又回美任教。不断有友人问起南老师的生活情况,我也就将个人所见如实地作了报告。大家听了,流露出无限的敬意。后来又蒙台湾《十方》杂志发行人周勋男先生、社长首愚法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徐志伟社长、贺圣遂副社长、高若海总编辑、陈士强编辑室主任等友人的鼓励,同时也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南老师,于是,我将这些年来在南老师身边所学、所见,加上个人的一些心得,写成了这本书。
虽然它只是一部由十篇文章组成的散记,但却凝聚着不少人的心血。如内人王富士女士的提示(她是南老师的老学生),林净智先生对初稿的打字、整理,香港盈亚公司李素美总经理的阅读与品评,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刘雨虹总编辑、北京《海外文摘》杂志社练性乾副主编的审读与指导,以及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协助,在此一并致以谢意。自然,我更感激南老师对我个人的教导。愿我们都能体会南老师的理念,学好做人处世,进而为这个社会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美国华盛顿大学 侯承业
1994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