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承业《南怀瑾的理念》| 南老师的抱负与追求(五)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字体:       打印文章       双击鼠标可滚动屏幕

侯承业,1935年11月3日生于山西省灵石县,后随父至台,获台湾测量学校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德国司徒加特工业大学国授工程师学位,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工程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华盛顿大学工学院教授,学术科研成果丰富,曾在华盛顿州交通厅担任工程师七年,担任波音公司顾问等。后返台协助完成台北市翡翠水库应用水刀及水钻对坝基层缝处理工作,又研发完成低价高压水刀领先世界,并在台湾、新加坡两地领导自动化工程开创工作,研发台湾二号、SIR-1、SIR-3、冲床精密机械手及高楼玻璃窗机器人等产品,并为台湾一百八十五家工厂作自动化规划与设计,担任台湾自动化协会首届理事长,后担任金温铁路总顾问之职,1995年重返华盛顿大学任教,并担任南怀瑾学院主任。曾完成二十个以上的研究计划,发表论文九十八篇。

 

本文节选自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侯承业博士著《南怀瑾的理念》,仅作为学术研究史料使用。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我所认识的南怀瑾老师》,包括六篇文章《南老师的抱负与追求》《从金温铁路看南老师的理念》《南老师的忧国忧民心怀》《听南老师讲修持》《南老师的日常生活》《南老师对学生的教诲》。

下篇《在南怀瑾老师的教化下》,包括四篇文章《美国华盛顿大学南怀瑾书院的创办》《交通工程自动化的展望》《世界市场与游戏规则》《修行与环保意识》。


 

 

在南老师理念的感召下

侯承业

 

概括南老师的理念,第一,是使人们都能虚心学会如何做人处世。第二,是为和平的统一中国,进而发扬中华文化。第三,是为推动东西文化精华的交流与融合,以消除未来人类种族的战争,继而进入世界大同的理想境界。

 

当我从为南老师兴建金温铁路担任总顾问的工作,“功成身退”,回到美国后,就在想,如何能为推动南老师的理念尽点力。

 

正好我过去任教十几年的华盛顿大学,要我再返校任教,我就说,如果答应我,除了任教外,还让我做些东西文化交流的工作,那我就愿意回去。学校经过一年的研讨,最后才同意了我的要求。当时只向南老师报告了,我提出了二个不太合乎外国情理的要求,如果他们同意了,我可能会再返校任教。

 

所以在学校同意的当天,我就启程到香港向南老师报告,同时也想到设立一个永久固定的组织来推动老师的理念。南老师很为我高兴,但他认为可用其他的名义,不要用他的名义。我解释说,他的哲理、著作已融合了儒佛、道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文化。经再三解说,最后老师才同意了我用他的名字设立学院,来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工作。

 

南老师做事都是非常谨慎的,特地要几位在座的同学一同开会,并作现况录音,南老师又重复说了以上的话。他说:“您能再回学校,并且学校同意了您的要求,我很为您高兴,我很赞同您的想法、做法,只不过最好是用别的名义,如果一定要用我的名义,就由您去做好了。我先说明,我年纪很大了,帮不上太多的忙,您就把我当成庙里的牌位,任您去搬来搬去好了,只要您真心地去做,是可以做一点事情出来的。怕口说无凭,特录音为证,我这儿留一份,也给您一份存着。”

 

老师又交代说,文化事业,不是容易做的,您没有钱,怎么去做呢!我向老师报告说,我会与同学们联络,一同来推动老师的理念。老师说:“好吧!那您就先去找他们几位吧!您这个'乡村包围城市’的方法,说不定还有用呢!”

 

另外,老师也提到将中国的农业问题也一并列入研究,同时又特将上海复旦大学及北京大学方面人士的名单给了我,希望我能去拜见他们,如此,外面也有个助力。

 

我心中对老师存着无限的感激。我也知道自己个人能力有限,去推动如此重大的一项工作,发扬南老师的理念,实在是一个沉重的担子,但想到做一件事应该问的是应不应该去做,如果应该去做,就要勇往直前地去做。况且有老师的祝福,同学们的协助,广大热心人士的支援:我只不过是一个起头做点跑腿工作而已,所以自己就真的有信心地勇往直前地迈进了。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