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承业《南怀瑾的理念》| 从金温铁路看南老师的理念(二)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字体:       打印文章       双击鼠标可滚动屏幕

侯承业,1935年11月3日生于山西省灵石县,后随父至台,获台湾测量学校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德国司徒加特工业大学国授工程师学位,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工程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华盛顿大学工学院教授,学术科研成果丰富,曾在华盛顿州交通厅担任工程师七年,担任波音公司顾问等。后返台协助完成台北市翡翠水库应用水刀及水钻对坝基层缝处理工作,又研发完成低价高压水刀领先世界,并在台湾、新加坡两地领导自动化工程开创工作,研发台湾二号、SIR-1、SIR-3、冲床精密机械手及高楼玻璃窗机器人等产品,并为台湾一百八十五家工厂作自动化规划与设计,担任台湾自动化协会首届理事长,后担任金温铁路总顾问之职,1995年重返华盛顿大学任教,并担任南怀瑾学院主任。曾完成二十个以上的研究计划,发表论文九十八篇。

 

本文节选自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侯承业博士著《南怀瑾的理念》,仅作为学术研究史料使用。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我所认识的南怀瑾老师》,包括六篇文章《南老师的抱负与追求》《从金温铁路看南老师的理念》《南老师的忧国忧民心怀》《听南老师讲修持》《南老师的日常生活》《南老师对学生的教诲》。

下篇《在南怀瑾老师的教化下》,包括四篇文章《美国华盛顿大学南怀瑾书院的创办》《交通工程自动化的展望》《世界市场与游戏规则》《修行与环保意识》。


 

 

我被南老师选中做总顾问

侯承业

 

内人王富士最早学习修心及佛学,是听了南老师的课之后,以后又看了不少南老师的书,并得到了南老师身旁的陈行夫老师的指导。十五年来,她每日早上四点起来,打坐、礼佛、看书,而且能学以致用,在台湾及美国,先后协助八十多人进入修心、修身及修行的路程。她时时提到南老师,并且希望我有一天能够抛开工作而到南老师处学习一阵子。同时南老师的另一位学生,十方禅林住持首愚法师也常常提到南老师为海峡两岸的沟通出了不少力,而且要在大陆捐建一条铁路。当时我想,在台湾还不能由私人与政府合作兴建铁路,又如何在大陆开此先例呢?不过因为自己在美国交通部任职七年,又在华盛顿大学土木系教授公路、铁路及机场工程的建设等课程,所以对南老师兴建铁路的事,一直很关心。心里想:说不定,哪一天还可以帮点忙。

 

当时我为台湾的工业自动化及自动化工业费了不少力气,但如果没有雄厚的资本,自动化工业是无法发展下去,所以内人就建议我应该交棒了。台湾的产业因台币升值、劳工意识抬头、薪资增加,生产非走向自动化不可,如今我已费了十几年的力量,自动化的市场也显示出来了:我应该退下来,让有财力的公司再向前发展下去。

 

19924月底的一个周末,我与内人去十方禅林峨嵋道场。当时,首愚法师看我好像有事,就建议我到山坡上走走。他问我有什么事,我告诉他,内人多年来卖房子支持我去推动自动化,我曾答应她,等市场成熟了,我就退下来。但自己想再冲刺一年,将冲床机械手臂研究完成再走。他问我,谁能改变我内人的决定,我说,可能只有南老师。他说,那很好,下个月就陪你去拜见南老师,向他老人家请示一下,说不定可以帮得上忙。

 

510日,由首愚法师陪同拜见了南老师。老师第一句话问我,有什么事吗?我报告了一下详情,老师只回答了两句话:“为什么十多年来都是为别人想,而今天忽然想到自己了?”第二句是:“自动化不是为了省人工,而是为了提高产品品质,好同别人竞争,就是大陆十二亿人口,也要推动自动化。”

 

蒙老师抬爱,要我多住几天,好为我介绍一些新的朋友。以后每次去新加坡或去大陆路过香港时,均会去拜见一下老师。有时正逢老师讲课,我也就随堂旁听,对老师的学问、记忆力更是敬佩万分。老师上课时,常常引述佛、道、儒各家学说,并能背出原文,再加以解说,学生们真是受益良多。有一次下课时,我对老师说,老师怎么可以记得这么多资料呢?老师半开玩笑地回答说,你们是用脑子记,我是用肚子,因为肚子比较大呀!这使我想起电脑的记忆,老师是将所读的书,分成不同的档案,分别记在不同的区域,要用时,就会自动出现,并将相关资料一并表示出来,用完了后,又存入资料库。这也使我知道了什么是“空”。原来空并不是空,而是用毕就存回去。如以电脑来作比照,就是要什么资讯,就叫资料库将资讯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可是如果资料库没有这资讯(因为我们并没有将上述资讯输入进去),那么屏幕上只会出现一片空白。所以,智慧是靠知识、经验、好学得来的,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

 

这时,也知道了一些有关金温铁路的事情。原来老师已与大陆协商多年,今年正好批下来了。有关主管部门不知开了多少次会议,因为这是一个史无先例的事:什么人有那么多钱来兴建铁路,其目的又为了什么?对国家有什么影响?一一均在考量中,最后同意了,看看老师怎么做。老师在合同尚未正式签字的情况下,就立即电汇一千万美元,作为金温铁路开工的准备。在事实面前,大家就没有疑虑了,铁路就此开工。后来又汇了二百六十多万美元去,这一千二百多万美元现钱的到位,比合同所规定的期限提早一年多,这对一般投资者来说,也许是不肯这样做的。

 

金温铁路,早在1986年就由国家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作了测量、规划、设计,可惜没有施工。国父孙中山先生在其实业计划中,也曾提到要兴建这一条铁路,但自民国以后先后兴建七次均未能如愿。主要原因为全程二百五十一公里,有三十一公里为山洞隧道,十四公里为桥梁,再加上涵洞达九百七十个,工程建设困难很大。如以修建铁路的投资回报来计算,要九年才能回收。试问,谁愿意出资这样做呢?对南老师愿意做这件事,众人作了种种猜测。有人认为,是为了争取铁路附近土地的开发权利;有人认为,是为了铁路沿线资源的开发;更有人认为,是为修建铁路而发股票来赚钱。对此,南老师没有作任何解释,只是全力地去推动这一工程。公司命名为“浙江金温铁路开发有限公司”,南老师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董宏任副董事长及副总经理,李素美等人任董事,又请杨国章任金温铁路工程建设总指挥,除了总指挥部外又设三个市和地区指挥部,并设各县区指挥部十个,全部人员超过五百人。各区分别开工,各县市区地方建设队伍,分包各项工程。由于地方政府的全力配合及人民的自动参与,全部工程费用可节省九千万美元,故全程费用为一亿七千万美元。

 

这么大的一个工程开始了,南老师希望能有一位对铁路工程、财务、管理、向外贷款有经验的人,来代表他作沿线的视察和慰问,并提出各项施工、管理、财务、经营业务报告书,以利向外贷款。所以在19936月,当我同内人过港拜见南老师时,老师就提出来,希望我能放下手边的自动化工作,来香港协助一下,因为这个工作的价值要超过自动化好几倍,并希望我能在71日报到。我向老师报告说,给我一个月的时间,让我完成未完的工作,81日来港。同时表示,不要什么职务名称,只做顾问就可以。老师说,那你就做总顾问好了。就这样,我担任了金温铁路的总顾问。这也正合了内人的愿望,让我在老师旁边学习一下。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