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承业,1935年11月3日生于山西省灵石县,后随父至台,获台湾测量学校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德国司徒加特工业大学国授工程师学位,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工程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华盛顿大学工学院教授,学术科研成果丰富,曾在华盛顿州交通厅担任工程师七年,担任波音公司顾问等。后返台协助完成台北市翡翠水库应用水刀及水钻对坝基层缝处理工作,又研发完成低价高压水刀领先世界,并在台湾、新加坡两地领导自动化工程开创工作,研发台湾二号、SIR-1、SIR-3、冲床精密机械手及高楼玻璃窗机器人等产品,并为台湾一百八十五家工厂作自动化规划与设计,担任台湾自动化协会首届理事长,后担任金温铁路总顾问之职,1995年重返华盛顿大学任教,并担任南怀瑾学院主任。曾完成二十个以上的研究计划,发表论文九十八篇。
本文节选自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侯承业博士著《南怀瑾的理念》,仅作为学术研究史料使用。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我所认识的南怀瑾老师》,包括六篇文章《南老师的抱负与追求》《从金温铁路看南老师的理念》《南老师的忧国忧民心怀》《听南老师讲修持》《南老师的日常生活》《南老师对学生的教诲》。
下篇《在南怀瑾老师的教化下》,包括四篇文章《美国华盛顿大学南怀瑾书院的创办》《交通工程自动化的展望》《世界市场与游戏规则》《修行与环保意识》。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
学着如何去做人处事
侯承业
南老师常说,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学着如何去做人处世。他曾在东西精华协会成立时,为会员们制定一个守则:
立身不求无患,
身无患则贪欲易生。
学问以勤学为入门,
孝养以竭力为真情。
处世不求无难,
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处世以立德为事业,
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究心不求无障,
心无障则所学躐等。
精进以律已为第一,
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行道不求无魔,
道无魔则誓愿不坚。
行持以观心为稳当,
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谋事不求易成,
事易成则志存轻慢。
治事以精严为切实,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
交情不求益吾,
交益吾则亏损道义。
居众以谦恭为有理,
语言以减少为直截。
于人不求顺适,
人顺适则心必自矜。
待人以至诚为供养,
长老以耆旧为壮严。
施德不求望报,
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见利不求沾分,
利沾分则痴心亦动。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
被抑不求急明,
抑急明则怨恨滋生。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
我想,如果能做到这个守则的要求,也就已经学会如何做人处世了。
另外,在南老师的著作中,还时时提醒大家如何去学着做人处世,现节录几段老师的话,我个人就是以它为座右铭的:“做人处世,要效法天道,尽量地贡献出来,而不辞劳瘁,只有施出,而没有丝毫占为已有的倾向,更没有相对的回报要求。”
“从个人的修养来讲,修道的基本,首先要能冲虚谦下,无论是炼气或养神,都要如此,都要冲虚自然,永远不盈不满,来而不拒,去而不留,除故纳新,流存无碍而不住。”“得道的圣人能效法天地的法则立身处事,去掉自己人为的自私,把自己假相的身心摆在最后,把自我人为的身心,看成是外物一样,不值得过分自私,只要奋不顾身,为义所当为的需要而努力做去。”
“学道的人因应万事,要有非常从容的态度,做人做事要修养到从容豫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表面看来似乎没有所做所为,实际上,却是智慧高超,反应迅速,举手投足之间,早已考虑周详,事先早已下了最适当的决定。看他好像一点也不紧张,其实比谁都审慎周详,只因为智慧高,转动得太快,别人看不出而已。并且,平时待人接物,样样心里都清清楚楚,一举一动毫不含糊,这种修养的态度,便是'豫立而不劳’的形相。这也正是中国文化的千古名言,也是颠扑不破,人人当为的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