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承业《南怀瑾的理念》| 南老师的抱负与追求(三)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字体:       打印文章       双击鼠标可滚动屏幕

侯承业,1935年11月3日生于山西省灵石县,后随父至台,获台湾测量学校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德国司徒加特工业大学国授工程师学位,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工程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华盛顿大学工学院教授,学术科研成果丰富,曾在华盛顿州交通厅担任工程师七年,担任波音公司顾问等。后返台协助完成台北市翡翠水库应用水刀及水钻对坝基层缝处理工作,又研发完成低价高压水刀领先世界,并在台湾、新加坡两地领导自动化工程开创工作,研发台湾二号、SIR-1、SIR-3、冲床精密机械手及高楼玻璃窗机器人等产品,并为台湾一百八十五家工厂作自动化规划与设计,担任台湾自动化协会首届理事长,后担任金温铁路总顾问之职,1995年重返华盛顿大学任教,并担任南怀瑾学院主任。曾完成二十个以上的研究计划,发表论文九十八篇。

 

本文节选自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侯承业博士著《南怀瑾的理念》,仅作为学术研究史料使用。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我所认识的南怀瑾老师》,包括六篇文章《南老师的抱负与追求》《从金温铁路看南老师的理念》《南老师的忧国忧民心怀》《听南老师讲修持》《南老师的日常生活》《南老师对学生的教诲》。

下篇《在南怀瑾老师的教化下》,包括四篇文章《美国华盛顿大学南怀瑾书院的创办》《交通工程自动化的展望》《世界市场与游戏规则》《修行与环保意识》。


 

 

儒、释、道三家兼收

弘扬中华固有文化

侯承业

 

南老师说,我们传统的历史文化,自秦汉统一以后,儒家的学术思想,已经独尊天下。至于孔子的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始终是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所以,老师讲解《论语》数次,费时达好几年之久,他所著的《论语别裁》一书,从19765月出书后,到1995年底共印刷了26版,这就可见它的价值所在了。

 

南老师认为,我国自唐、宋以后,儒、释、道三家的哲学已作为文化的主流。用通俗的比喻来说,儒家像粮食店,佛家像百货店,道家像药店。在我国历史上,政治泰平之时,用的是儒家思想;一遇动乱之时,用的就是道家的思想。而孙子的军事哲学思想,正是由道家哲学思想而来的,孙子所著的《兵法》十三篇,处处表现出道家的哲学。另外,老子所说知四不,“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从总体上看,有同于佛说的离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在用的方面而言,又同于孔子所说的戒四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以,它不只限于个人自我的修养,并是修道者的道路指标,同时也是所谓帝王学——领导哲学最主要的信条和最基本的修养。

 

南老师提出,我们要发扬我们的固有文化,就要如老子说的,“人法地”为准则。我们生命立足的大地,它负载万物,生生不已,终日运行不息而毫无怨言,也不向人们和万物索取任何代价,它总是默默无言的,静静前进,不断地轮转,而给予所有生物、生命以滋养。所以生而为人,也应该效法大地,要有负重载物的精神。南老师认为,因为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晓得这个宇宙是曲线的,是圆周形的,圆周便非直线所构成。在这物理世界,没有一样事物是直线的,都是圆的,圆即是直的,所谓直,是我们把圆切断拉开,所以说,宇宙万物,都是曲线的,故曰“曲成万物”,“曲则全”,为人处事,善于运用巧妙的曲线,只此一转,便事事大吉了。换言之,做人要讲艺术,便要讲求曲线的美。

 

南老师说过,从儒、佛、道三家的代表圣哲,来看他们对水的赞语,正好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佛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的趋向,应当何去何从。他认为,做人做事够不够道德的标准只问合不合正道,并不苛求他对事功成就的程度。因为没有机会给他表现,环境不对,时代不对,他也就无从表现,这有什么办法?由此触类旁通,对人对事就可以减掉不少苛求。

 

南老师对领导艺术也有深刻的见解。他认为,领导的道德,上面对下面以礼,礼敬也是爱的一种形态,等于父母爱子女的爱心,这种礼义德业的流行,道德的风行,则下面对上面自然就敬而忠了,所以这种君臣的上下关系是建立在道德上,不是建立在手段上。  

 

为礼要敬,并不只限于下级对上级行礼要恭敬,上面对下面的爱护,也包括在礼的范围之内,而且都要敬,就是都要做到诚恳、真挚,不真诚没有用。

 

一个大政治家处理国家的事情,没有自己固执的成见,虽然这样没有成见,也不是样样都可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只问应不应该做,为道德应该做的就做好了,不应该做的,就不做,以义做比对。推之个人的立身处事,也是一样的道理,这是讲仁的修养条件。

 

有道德作基础,才能补救法律之不足。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培养承先启后的继起人才。

 

一个从政者,要具备三种品性:第一性情要通达,胸襟不可那么狭隘,不要有一点事就想不开,否则成就就有限了。其次要处事果决,刚毅,下了决心,又能坚定不移,才不会受环境的影响。第三要多艺,样样都知道。

 

作为一个领导人,对任何一个人都要尊敬,有礼貌不能看不起任何一个人。

 

人类的历史中,凡是成大功,立大业,做大事的人,都是从艰苦中站起来的,而自艰苦中站出来的人,才懂得世故人情。

 

在做人方面,南老师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认为:自处于仁,自处就是自立,所谓处人就是立人,自立立人就是佛家讲的菩萨,自处处人,就是仁的体用。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就是体用一贯,有体有用“道”以出世离尘的精神,做入世救人的事业。

 

中庸就是能够中和之作用。《易经》中告诉我们,变是对立的变,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相对立的,有正面就有反面,有好必有坏,你说对的,同时也就产生不对的。一切都是相对的,在这相对的中间,有一个中和的道理,所以《中庸》便提到中和的作用。

 

我们所有的痛苦,都因为自己“有我”而来的,一旦真的做到“无我”的话,就会非常快乐。

 

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于别人错了的,责备人家时,不要像对自己那么严肃,这样怨恨就少了。

 

对于宗教,对于中国传统的儒佛道三家,南先生不囿一家,弘通洒脱,他认为:

 

所有的宗教外衣必须脱掉,所有的宗教大门都必须打开,而且各宗教要联合起来共同服务,追求人生宇宙的真谛,二十一世纪的文明,才能够建设。

 

佛家从形而上的观点泯除是非,天下没有绝对的是与非,是根据时间、空间而断定的。儒家则从形而下着手有是非,主张要明辨是非。至于道家,则认为要调节是非。这三家文化着眼不同,各有千秋,各有不同的用处。儒家的基本思想是中流砥柱,道家思想的基本态度,始终是走“因应”的路子,顺应自然,道家思想是讲先知,一件事从它的前因,知道它一定的后果。

 

中华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上面南老师提出的许多睿识,实际上也就是对这五千年文化的一种肯定,他让我们能去学习它,发扬它,把它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上,那就光大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